五河廣大農(nóng)村姑娘出嫁,不管嫁給多么如意的郎君,也不論是多么美滿的婚姻,臨出嫁那天,母女倆都要哭上幾聲(母親去世的,由嬸娘或嫂子代替),灑幾滴傷心的淚。這一風俗,在五河縣民間稱為“哭嫁?!?nbsp;
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泗州城南(古代五河隸屬泗州)有個叫倪二的男人死了老婆,剩下父女倆相依為命。倪二后又續(xù)娶一房,也生了個女兒取名金枝。后娘虐待倪二前妻丟下的女兒小草,凡粗、重、贓的活計都讓她干,把剩下的飯菜給她吃。而對金枝卻百依百順,讓她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漸漸地小草已長大成人,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后娘巴不得將小草趕快嫁出去,免得在家礙手礙腳。于是便逼著倪二給女兒找了個窮小子。出嫁那天,后娘假惺惺哭喪著臉,大聲嚎啕:“丫頭啊,你紅鞋去白鞋回,出嫁再莫往家歸”(意思是:嫁出去后,不到爹娘死了就別回來)。對小草的狠毒,小草并不計較,便伸手拉住后娘的衣襟哭訴著:“親娘呀,我小轎去,大轎來,麒麟送子歸家來,萬望二老活自在?!?nbsp;
小草到婆家后,孝敬公婆,與丈夫和睦相處,第二年就給丈夫生了個大胖小子,又發(fā)家致了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后娘給自己的親生女兒金枝挑七撿八地選了個富家子弟,出嫁那天,嫁妝拉了幾大車。臨出門,娘還燃放爆竹,喜笑顏開,給金枝說了幾大籮筐好聽的話。誰知,金枝在娘家嬌生慣養(yǎng),到了婆家更是蠻不講理,翁媳不和,婆媳對罵,夫妻吵架,鬧得全家雞犬不寧。左鄰右舍將金枝視為“天狗尾,掃帚星?!痹谌虩o可忍的情況下,丈夫只得把她休了。金枝回到娘家后,羞辱難當,悶悶不樂,不幾日,她上吊死了。
后來,后娘和親爹都年紀大了,小草就將老兩口接回自己家中,安享天年。眾人聽說后,都夸小草心腸好,孝順。她卻笑著說:“我待后娘如親媽,上轎離別把淚灑;難得娘親一滴淚,‘金豆’陪送把家發(fā)?!?nbsp;
前莊后鄰的人們聽說她既得龍子又發(fā)大財,是因為后娘送“金豆”(即眼淚)的緣故,凡是有女兒出嫁的家庭就模仿著她上轎時的樣子,母女抱頭痛哭,企盼淚流雙眼變“金豆”,能給女兒帶來福氣。久而久之,“哭嫁”便演變成了民間風俗,至今在五河、泗縣、靈璧東和泗洪縣南一帶還有沿用。更可貴的是,小草那賢惠孝順的美德無時不啟迪著一代又一代天井湖兩岸的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劉干 搜集整理)